辽宁辽筑集团-js4399金沙线

您现在的位置:发展历程

发展历程

关岐生引领辽筑走向辉煌
  素有文化古城之称的辽阳市,已具有2400多年的历史,地处辽宁省中部,从古至今一直是东北地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世界著名大文豪、古典文学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籍就是辽阳。此外,关东才子王尔烈、民族英雄李兆麟、抗日英雄白乙化也生长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。
  改革开放以后,在这块神气的土地上崛起了辽阳市生产装备制造业第一家私营企业——辽阳筑路机械有限公司。
  驱车在沈大高速公路从下王家出站口进入辽阳繁华的市区,行驶几分钟,就可以看见位于振兴路124—4号,紧靠公路两边有一座气势磅礴、高大壮观、新颖独特的办公大楼,它就是辽阳市闻名遐迩的私营企业——辽阳筑路机械有限公司。尤其办公大楼设计风格迥异,具有欧式构思的建筑,已成为从沈大高速公路下王家出站口进入辽阳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
  坐在这座星级办公大楼运筹帷幄,指挥400多名员工设计、研制、生产、销售为机电一体化的领导者就是“全国乡镇企业家”、辽阳筑路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关岐生,是他引领辽筑从小到大、由弱变强,走向辉煌。
 
抓住机遇——实现自我价值
 
  今年50岁的关岐生,与公路打了20年的交道,缘始于1984年。那年开工修建的沈大高速公路,是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,曾被誉为“神州第一路”。当时沈阳高等级公路总公司进口了一套日本新型1200型强制式拌合设备,并与日方商定把安装、调试的任务交给了当时为机械配套加工的关岐生。他和伙伴们仅用了18天就顺利地完成了任务,得到了日本客户的高度评价。沈大高速公路的建设让当时29岁的关岐生开阔了眼界,正是那时,他对中国的公路有了认识,特别是对筑路机械一往情深,不能自拔。
  时光荏苒,当国家产业政策调整,明确提出要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,公路成为了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。虽然关岐生出身农民,文化水平不高,但头脑灵活、思维敏捷,悟性很强的关岐生已经敏锐地感觉到:公路大发展的时机到了,筑路机械大发展的时机到了。于是他跃跃欲试,决定在研制生产筑路机械方面大显身手。1992年,他与沈阳的朋友周英久合作成立了沈阳路达筑路机械有限公司,生产沥青拌合设备,经过关岐生和他的创业伙伴一年的制造、安装和调试,克服了重重困难,终于在1992年10月到1993年10月生产出来了第一台筑路机械设备,并在沈阳通过了交通部的鉴定。这无疑给了关岐生巨大的鼓舞,他要向心中更大的目标前进。
 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,关岐生于1997年投资300万创办了辽阳筑路机械有限公司,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企业,关岐生十分自豪,倍感珍惜,从此,他置身于富有竞争和挑战的商海大潮中,击流搏水,扬帆远航。
  为了做大做强企业,关岐生不顾旅途劳累,奔波于全国各大院校进行洽谈,热情邀请有关专家开发出具有先进水平的沥青拌合设备,先后与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、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等院校合作,多次改进优化整机的结构设计和性能参数,与沈阳化工大学合作开发自动化控制程序,保证产品自动化控制水平领先国内同行,与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合作开发用于搅拌仓的高强度耐磨衬板,保证整机在15万吨以内无须更换衬板,成为了辽筑产品的卖点之一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1998年,辽阳筑路机械有限公司自己研制生产了1000型和1200型两套筑机设备,其中1200型筑路机械经过西安筑机检测中心检测,通过了省级鉴定。当年辽筑公司就创造产值300多万元,实现利税几十万元。
  在商海大潮中拼搏了几十年,辽筑公司犹如一棵参天大树,经历了风雨的洗礼,已经茁壮成长起来,在全国几十家同行业竞争中站稳了脚跟。企业的发展已由当初名不见经传的几十个人的配套小加工厂,一跃成为能生产800—3000型沥青砼“强制式”拌合设备系列产品,稳定土拌合设备系列产品、沥青泵系列、沥青保温阀系列产品的辽阳市装备制造业大型骨干企业。其中该公司生产的lj-1200型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于1999年9月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三届优秀新产品金奖,被国家经贸委认定为2000年度国家级新产品。ljw-2000型沥青混合料搅拌机械被辽宁省技术监督局、辽宁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辽宁省名牌产品称号。目前,辽筑公司产品已经远销广东、湖南、甘肃、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内蒙古、吉林、黑龙江等地,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。
网站地图